10月总结 | 今天的因,明天的果
今天的因,明天的果
一些感悟
十月新感悟:今天的因,明天的果
最近有一个感悟:人当下的状态是过去各种因素下综合加持下的投影,也就是说当下的“果”是以前的“因”综合演进而来的。
举个例子,“一口吃不成个胖子”,胖子不是一天吃出来的,而是长年累月的热量差慢慢长出来的,胖是果,因是热量差。因的原因有很多种,生活压力、作息习惯、饮食方式、基础代谢等各种方面的因素……
再延伸一下,“三岁看小,七岁看老”是咱们民间的一个谚语,讲的是通过观察3~7岁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待人处事的态度,可以预见其未来个性、特点等。这种说法后来被现代心理学证实:个体性格形成的萌芽期出现在3周岁以前,而性格核心成分主要在3~6岁阶段形成,若无特殊变故或针对性干预,个体的基本性格特征通常趋于稳定。[1]
根据以上说法,咱们可以得到推论:昨天的因,今天的果。 昨天种下的各种“因”(吃过的饭、读过的书、见过的人、去过的地方,做过的选择……)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我们。“因”可能有好有坏,好的部分加持我们,坏的地方消耗我们。善因得善果,恶因得恶果,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。
因此,当你意识到最近不顺、想做出改变时,首先要做的不是盲目行动,而是停下来好好复盘当前的“果”的影响,如何判断要不要改变呢?
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“课题分离”理论,核心是将“自己的课题”和“他人的课题”区分开来,以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烦恼。区分的原则是看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由谁来承担,谁来负责,谁的课题就是谁的。其具体做法是不干涉他人的课题,同时也不允许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干涉,并专注于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,以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和压力。
比如你开车时疏于观察,有人变道剐蹭到正常行驶的你,由于处理交通事故时错过了一份合同,损失一百万以上。从《交通法》上看的确是对方错了,但从商人对错观上来看,你的实际损失远大于他,所以这事儿错在于你。
一旦确定了要改变,那么最好的改变时机就是当下。假如你不知道该如何改变,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复盘当下的“果”——事无巨细地找到影响的“因”。“因”可能有一个,也可能有多个,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全部找出来。那么,具体该怎么做呢?我这里总结了三个步骤:
第一步:明确“果“。 先把现状定义清楚,即你现在遇到什么事儿了,你要解决什么问题。比如你说最近胖了,好烦呀。这就很宽泛,不利于后续的分析。咱们可以细化为最近半个月胖了5斤,导致原来的衣服穿着很紧,身上感觉不舒服。这么一看就很具体,给出明确的指标,用事实代替感受,避免被情绪裹挟。
第二步:定位“因”。 每个果的背后是由一个或多个因共同作用,首先要找到影响的“表因”,接下来去寻求它的“内因”。这一步最重要的原则就是”对自己诚实“!对自己诚实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。比如自己体重增加是吃得多导致的,那就想办法控制热量差,别扯什么朋友强行投喂之类的,吃得多是表因,找到表因后找内因。比如说由于最近压力大,这里通过吃东西缓解,这是内因,压力来自最近一场很重要的考试,这是更内层的因。因找得越清晰,解决方案也就越清晰。
第三步:找到属于你的最优解。 “因”找到了,接下来就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。比如说最近吃得多是因为压力大,那么我们首先要研究压力与食物的关系,建立两者科学认识;然后研究是否别的方式来缓解呢?比如听些舒缓的音乐、洗个热水澡、与朋友倾诉之类的,打破 缓解压力 == 吃东西 之间的链路,建立多样的多巴胺机制。
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,责怪、埋怨、后悔都是无用的,改变不了结果。 如果自己有所损失,只能怪自己,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。赖到别人身上,也就意味着你自己不会填补自己的算法漏洞,将来还会在同样的事情上栽跟头。
我们要从生活中不断地总结形成自己的智慧和结晶,不断反思优化才会让自己愈发强大。
学习成长
截至10月底累计单词数为6653,本月掌握了 +767 新单词。「一般课程」的词典背完了,又开启了「大学英语四级高频词汇」词典。
关于数据,确实是背了700来个单词,只是这个月大多是那种简单的单词,比如easy, like这种初阶词汇,词典之间的交集可能重复统计了。
不管算法如何,自己真的在进步了,目前可以不借助翻译软件看Medium文章推送,尽管有些单词还不认识,不耽误推导语句大致意思,后面可以着重学习语法。
身体健康
从3/26起开始有意做训练,旨在提高有氧适能。10/1有氧适能指数为39.4,10/30为38.7。期间短暂的冲击到40,原因是三天内跑了两次。最终10月变化幅度为 **-1.78%**。
财务理财
10月份收益率-0.34%,本年收益率为+14.07%。连续两个月收益率破10,本月虽有小幅回撤,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。
持仓情况:13%中概互联,本月亏损较多;20%在美股,本月提供了较多收益。
操作情况:月初、月中持续定投,月底减持50%的恒生互联指数。
-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编.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100问 学龄前儿童分册.东方出版社.2012.06.第31页 ↩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